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研究院官网-厦门大学财务管
(来源:光明日报)
转自:光明日报
厦门大学财务管理与会计研究院(简称“财会院”)依托厦门大学深厚的工商管理学科底蕴,以国际化师资为支撑,构建与技术革命同频、与产业实践共振的教育新范式。厦门大学工商管理学科实力突出,是2007年教育部全国首批五个“工商管理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”之一,2017年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获评“A”类一流学科,2019年厦门大学经济学与商学进入ESI全球前1%行列,通过了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(AMBA)、欧洲质量发展认证体系(EQUIS)、国际商学院协会(AACSB)、三大国际权威商学认证及AACSB会计学科单独认证。财会院将“教师—教程—教育”三位一体作为改革内核,通过在师资、教程、平台方面开展系统性革新,为培养服务国家战略需求、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,具备全球胜任力的新商科人才,持续探索有效路径。
“三位一体” 筑牢新科技商科教育基石
财会院深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商科变革趋势,以“教师、教程、教育”三位一体改革思路为核心,从师资建设、教材编纂、平台搭建三大维度系统发力。
打造高水平教研团队,培育青年人才核心竞争力。财会院在全球范围广纳贤能,以新科技革命视角为指引,搭建多元化高层次学术与实践平台。通过学术研讨、产业调研、国际合作,赋能青年教师拓展国际视野,组建能把握商学新形态、引领教学改革的核心师资队伍,为商科研究生教育提供根本支撑。
编纂中国特色高质量前沿教程,夯实人才培养知识支柱。财会院将教程建设视为育才育人的“铸魂工程”,围绕新科技革命对商学教育的影响,梳理信息技术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案例,编纂服务国家战略的高质量研究生教程。同时构建动态更新机制,确保内容紧跟科技与商业实践新成果,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与世界水平的精品教程。
依托国家级创新基地,深化科教产教协同融合。财会院在教学上嵌入企业创新实践,通过前沿案例设计提升学生专业实践认知。科研上以新技术为指引,建“新科技+技术赋能”研究生科研体系;实践上联合优质企业搭产学研平台,适配人才需求,助力学生成“理论扎实+实践过硬”的拔尖创新人才。
聚焦五大培养目标 培育新时代商科高层次人才
针对数字经济时代对商科人才的新要求,财会院围绕五大核心培养目标优化路径,全面提升研究生的学术素养、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,培育符合国家战略需求的高素质人才。
推进系统化前沿化教程建设。财会院将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区块链等最新科技成果嵌入教学内容,重构商学知识体系,既涵盖商学基本理论、职能、组织方式的变革,也包含工具手段的更新,确保教材能够及时反映商科新形态、新问题。
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。财会院整合最新商学理论与前沿技术案例,打破传统教学脱节壁垒。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的同时,可通过企业案例研讨、场景模拟、实习等灵活应用知识,强化理论与实践贯通融合,有效应对职场挑战。
推动技术与商学深度融合。财会院深入探讨前沿技术在商业活动中的应用,培养学生运用技术解决复杂商学问题的能力,同时结合现代科技手段更新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,确保学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,提升实际工作竞争力。
激发创新思维与跨学科素养。财会院通过跨学科教学项目、案例分析与小组合作等方式,打破传统知识体系的局限,促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与批判性思维,使其能够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灵活应对挑战。
拓展国际化视野与跨文化能力。财会院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(IFRS)、美国公认会计原则(GAAP)等国际标准,分析比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商务实践,使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具备更强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与竞争力。
打造“三个一流”示范基地 赋能高质量发展
财会院以实施“一流学科、一流专业、一流人才”示范引领基地建设为抓手,紧扣“育人”核心,通过多元改革举措系统性解决传统商科人才培养痛点,推动教育质量全面提升,培养高质量新商科复合型应用人才,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和智力支撑。从实践成效来看,改革有效推动商学理论与信息技术、数据科学的深度融合,拓展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视野,助力商学理论研究进步;通过汇总新科技在管理中的应用案例、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就业竞争力,为企业运用新科技实现商业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。
未来,随着改革的深入推进,财会院将持续深化人工智能时代商科研究生人才培养体系改革,不断探索商学教育与前沿科技、产业实践融合的新路径,为培养更多适应数字经济时代、服务国家发展大局的高素质新商科人才注入新动能。
(作者:胡金帅)
